全文预览

阅读与写作2形考答案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或强暴之类的话题,孩子能接受吗?你对那些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大讲特讲深奥的哲学抑或大讲特讲高深莫测的尖端科学,这些人能接受吗?我想这就是巴莱拉所谓的“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吧。由此我想,巴莱拉无非要告诉那些从事教育的人们,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接受教育的人还不能真正接受那些具有刺激意味和深奥难懂的道理时, 你最好避而不谈,尽量教给他们一些浅显的知识, 让他们逐渐的积累之。天长日久,零碎的知识积累得多了,被教育者自身就具备了识别能力,这时候,你再把那些“避开未被认识的恶”教给他们,已经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并且有一定分辨能力的人对此就不感觉遥远和深奥了,他们也就乐意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了。这恐怕就是巴莱拉所谓的“认识恶”了。教育是个繁复而又持久性的过程。如果从事教育的人不能把握教育的这种规律,就会走上形而上学的歪路,受教育者也就不会合情合理的接受教育了;反之,如果从事教育的人们严格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事教学,受教育者就会在健康正确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了。从某种意义上看,巴莱拉传承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很注重“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的。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感觉老先生的见地太深刻了,尽管我们现在一味的大谈特谈西方教育理念,大书特书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你如果真正的钻研了中华古代成功的教育理念,你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先祖们在教育方面总结出来的许多方式方法至今还是行之有效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事教育的人如何评判和应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了。我想,一个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教学空头理论,而是在于他如何把握教育对象, 如何真正的把需要知识的人循循善诱的教导好并使他们成才。一言以蔽之,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甚至将来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教育对象,一定要根据学情教育学生,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青红皂白不分一刀切。 07 任务和 08 任务个人总结需要自行完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