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公开课鼓励性语言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的,只说一句“你真棒!”、“太好了! ”“你真了不起”等类似的激励, 其效果就不如具体评价的效果好。三、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有的老师认为激励就是口头表扬,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实激励性评价因评价的主体多样, 评价表现媒体多样, 评价针对的人、事、物多样, 所以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是灵活多样。教师或运用语言、或通过爱抚、或传递微笑、或耐心等待、或物质奖励……只有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 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兴趣盎然, 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案例 2 中,教师听到学生的发言有时微笑,有时点头赞许,听到满意处走到学生面前拍拍学生的头, 在学生精心画的图上方画一颗“☆”, 毫不吝啬地翘起大拇指, 衷心地说一句“谢谢”……这些做法是自然流露的,体现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四、激励性评价也要有限度。随着创新教育思想的提出, “平等、民主、和谐”教育理念的倡导,教师们似乎显得特别小心翼翼了, 尤其是在公开课教学或对学生文字性的评价中, 一般几乎不敢涉及一个“不”字, 惟恐因之而扼杀了一个“牛顿”,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应该说, 这些老师的初衷是好的, 但笔者认为:凡事都得有一个限度,不适当的激励未必是好事。一味赞赏,会模糊孩子的认识, 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自我表现认识。有些教师误以为提倡创新就不能否定, 所以在课堂上不管学生说的有无道理,或轻易鼓励,或保持中立态度,含糊肯定: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或“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弄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对错的激励,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的适度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给学生的学习装上助推器, 为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