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回答。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 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 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 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5 、分析:澧水船工号子歌曲的结构。(一领众和) 6、探究: 欣赏视频《船工号子》, 讨论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号子的作用) 7 、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听赏 8 、完成课后活动与练习 9 、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创编 4-8 个小节。三. 课堂小结:民歌的传承思考:我们中学生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 我国的传统民歌浩如烟海, 除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劳动号子和山歌, 还有动人的小调。面对这样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光国家在进行大力的保护,音乐家们也不断的将民歌素材运用到新的创作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传唱民歌依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保留至今的民间习俗。而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集欣赏、感受与体验及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课, 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民歌丰富多彩的美,并能学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民歌的旋律本短小简单、朗朗上口,但由于民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得这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否开心的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是否真心的接受并喜欢听、唱民歌, 成为检验这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这节课中, 我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 让学生先走入劳动人民的生活, 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角色换位”由好奇到理解,再到轻松自然的接受民歌,让民歌的学习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民歌的学唱则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大大降低了学唱的难度,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丰富课堂内容。我想有了这些铺垫,在第二课时活动与练习版块中,学生运用民歌旋律创编手法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若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 挖掘身边的民歌并进行交流与探讨, 就能更完整的完成这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