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Cimatron高速切削数控编程策略与实例研究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6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工中的粗加工所应采取的工艺方案是高切削速度、高进给率和小切削用量的组合。(3)为了防止切削时速度矢量方向的突然改变,在刀轨拐角处需要增加圆弧过渡,避免出现尖锐拐角。所有进刀、退刀、步距和非切削运动的过渡也都尽可能圆滑,如在平面铣中,可采用螺旋或倾斜方式(倾角为 50左右)的垂直进退刀运动、圆弧方式的水平进退刀运动;而在曲面轮廓铣中,使用切圆弧的进退刀运动等。(4)刀具通常采用球头铣刀和平底圆角铣刀,采用 2.5倍加工方式,加工时充分利用主轴的加工功率。为了平稳加工硬化了的材料,步距通常不得大于刀具直径的 6%~ 8%, 深度不超过刀具直径的 10%。分层切削能控制切削载荷均匀,在粗加工中常采用加工方法。 2.2.2 高速切削半精加工编程策略(1)半精加工的主要目标是使工件轮廓形状平整,表面精加工余量均匀,这对于工具钢模具尤为重要,因为它将影响精加工时刀具切削层面积的变化及刀具载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切削过程的稳定性及精加工表面质量[16]。(2 )粗加工是基于体积模型,精加工则是基于面模型。以前开发的 CAD/CAM 系统对零件的几何描述是不连续的,由于没有描述粗加工后、精加工前加工模型的中间信息,故粗加工表面的剩余加工余量分布及最大剩余加工余量均是未知的。因此应对半精加工策略进行优化以保证半精加工后工件表面具有均匀的剩余加工余量。优化过程包括:粗加工后轮廓的计算、最大剩余加工余量的计算、最大允许加工余量的确定、对剩余加工余量大于最大允许加工余量的型面分区( 如凹槽、拐角等过渡半径小于粗加工刀具半径的区域) 以及半精加工时刀心轨迹的计算等。现有的模具高速加工 CAD/CAM 软件大都具备剩余加工余量分析功能,并能根据剩余加工余量的大小及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半精加工策略。 2.2.3 高速切削精加工编程策略(1)精加工精加工的目的是按照零件的设计要求,达到最好的表面质量和轮廓精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