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理工作者的态度、言语、行为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的目的。3、广泛运用伦理学伦理学作为一门道德力量,对护理效果产生重大作用。临床护理既是一个"药治"过程又是一个"心治"过程。心理学是通过观察,研究患者的心态进行护理,而伦理学则是通过道德发挥作用,即通过护理人员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影响病人的心态,使病人感到自己处在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之中,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4、加强心身兼护提高护理质量旧的医学模式把疾病看成是单纯的躯体性病理表现,对病人的心理活动作用和影响并不重视,追求的只是患者的躯体健康。反映到护理工作上,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这种护理模式,忽视了病人的精神健康。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把环境,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影响加以认真分析,并施以心身兼护。5、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现状    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卫生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随着职业范围的扩展,责任增加,身心疲劳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多,从生理到心理都会感到疲备不堪,这说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而导致身心疲劳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是护理职业紧张,同时,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了职业紧张因素对健康状态和导致疾病两方面都有负性作用,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二、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一)社会因素1、护士执业不受重视受传统的影响,护士社会地位低,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理,加之医护之间巨大的福利差异,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尤其是患者及家属只尊重医生,甚至有时因对医生有意见也迁怒于护士,辱骂责备护士的事件时有发生,护士的工作不被理解和尊重,往往产生一种职业价值失落感,造成护士悲观失望,心理压抑。据调查,51%的护士想改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