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宗教学导论讲义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12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少宗教组织是在旧的宗教组织躯体内, 在制度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驱使下产生的。显而易见, 制度化对宗教组织是必需的, 但同时也在不断增长和加剧宗教组织内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中原有的那些张力和冲突这就是宗教组织制度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宗教礼仪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 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 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各种宗教都按照各自的信条和教义以及已经形成的传统方式, 进行各种崇拜活动, 借助符号化的象征手段, 构成一套严格规定的程序, 以显示宗教的神圣性和庄严性,并在人们心理上造成极为严肃敬穆的宗教气氛,培养宗教感情, 坚定宗教信仰。宗教礼仪的主要类型有献祭、祈祷、节庆等等。有学者认为,“无论从历史上说还是从心理学上说,宗教的仪式先于教义,这看来已是现在公认的准则”。然而在具体的宗教发展中,要想辨清这一先后是及其困难的。(一)献祭献祭是向崇拜对象祭献贡物, 宗教信仰者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敬畏和意愿。贡物具有宗教象征意义, 宗教信仰者把这种象征物作为同神沟通的媒介, 这是宗教徒虔诚意识和祈求意识的物化表现。这种行为具有强烈的功利意义, 宗教徒有求于神, 故必须以贡物来表达虔诚。这样, 贡物实际上就是人与神之向实行互补的媒介物, 人的贡物越贵重, 从神那里得到的补偿也就越多。正因如此, 古代和中世纪的一些国家统治者对祭神的规模都有具体规定,只有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才能对神进行最隆重的物祭仪式,而一般臣民则不允许。宗教的物祭形式种类繁多, 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人祭、血祭和食祭。在冰祭中冰被认为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祭献象征物, 施祭者或为增进部族的活力和生殖力, 或为保持土地肥沃和丰饶,或为复仇而安慰死者的亡灵,或为赎罪和祈求作战胜利以及免除各种灾害等。人是最高贵的祭献物, 人祭具有非人道的残忍性, 因此已被文明社会所淘汰, 但在现代社会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