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会需求和职业潜力等因素。从而在大学毕业时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增加社会对自身的认可度和自身对职业的满意度,顺利实现就业。 2. 加强大学生理论学习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 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必须积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我, 在大学期间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能力等, 掌握学习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更加准确的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 客观的重新认识自己, 明确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我, 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加自己的砝码,实现自身价值。 3. 转变就业观念, 适当调整就业预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说道:“我不相信中国大学生多了。只要我们不要用精英教育的观念看待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农村的教育、卫生、农业现代化服务、城镇化的建设, 都需要大学生。”由此可见, 大学生就业观念对于解决自身就业的意义所在。大学生要合理定位, 正确认识从“天子娇子”转变为“普通劳动者”的现实, 从自身情况出发, 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客观的看待自己, 勇于放下“身段”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去。要在就单位和就业区域的选择克服功利主义回归理性, 不再一味以大中城市为目标; 不再一味追求“铁饭碗”, 必须进“编制”入“体制”;不再一味期望高起点,高待遇等。参考文献: [1] 马伯钧. 政治经济学[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 253.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 103. [3] 夏鲁惠.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 中国发展观察, 2009 (2). [4] 列宁. 列宁全集:第 1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 : 20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