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江光荣著.笔记.要点解析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3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有共同的语言,一般透过言语知觉、理解机制,就能有效传递。非言语信息是指透过知识、面部表情、目光、语调等传递的信息。作为咨询者,在会谈中所做的事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接受、理解来访者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一方面是做出反应,即发出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所谓会谈技术,就是这两方面的技能。二、交换信息的会谈与帮助性的会谈一)交换信息的会谈,主要在问题探索等阶段出现,咨询者通过这种会谈收集信息,以便做出诊断。二)帮助性的会谈,咨询者主要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发出信息,让它们影响来访者。三、会谈中的互动与信息加工一)会谈中的互动互动的层次与咨访关系发展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咨访关系通过互动建立和发展,反过来,已有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影响着互动的层次。列文格尔曾指出一般人际关系的三种水平:察觉、表面接触和关涉。咨询关系应该达到关涉水平。社会学家罗伯特· 默顿提出与互动关系相关的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现象,指一种原本不现实的期待或信念,可引起一系列以该信念为出发点的互动,结果竟然使原来的信念变为事实。二)会谈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会谈中,咨访双方都既接收信息,也做出反应。从接收信息到做出反应,中间存在一个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对接收的信息的知觉、理解、评估和反应选择。咨询者必须明白,会谈中的信息加工会出现种种故障,导致信息的失真、丢失、增加。 1、类化:在了解到对方的部分特点后,就把对方归入某一类人之中,然后把自己脑子里有关这类人的型样加到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型样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跟对方的互动。 2、投射:指人无意识的把自己的个人特性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这些特性。 3、幻想关:由于知觉者的期待作用,将两件本无关联的事知觉为有关联。 4、选择性知觉:人们倾向于知觉到那些符合需要的事物,忽视干扰性事物,但对确实有威胁的事物也投入全部的注意。第二节会谈中的非言语交流一、学习非言语交流的途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