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衡山文化遗产特点与价值民俗文化论文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碑刻, 最早者当首推禹碑。南岳之有禹碑。从西晋起。即不断有所记载。后于宋代被四川人何致发现。摹刻于长沙岳麓书院后巨石之上。至明嘉靖年问, 长沙太守潘镒重修岳麓书院, 发现禹碑于荒草灌木之中, 于是辗转翻刻。几遍全国。经过学者们的考证和释读, 禹碑当属于春秋战国时的作品。产生于公元前 5 世纪。其内容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而立。因此, 无论是从它产生的年代。还是该碑的古文字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应当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古埃及著名的罗塞达碑和古波斯的“贝希斯敦铭文”。所谓“摩崖石刻”, 是指镌于岩石之上的造像题记、石刻经典等书法作品,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南岳衡山的摩崖石刻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距今有着 1500 多年的历史。据最新统计, 南岳衡山风景区内共有历代摩崖石刻 298 处。其中唐代以前 3处、宋代 35处、元代 6处、明代 45处、清代 41处、民国 34处、现代 57处、无款识 77处。南岳衡山摩崖石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石刻数量大, 各种书法齐全。在众多的石刻中,楷、行、隶、草、篆等各种书法体一应俱全。其所刻之字。大到 400 厘米见方,小到 10 平方厘米,横刻竖刻不等。完全可以组成一个石刻博物馆。二是这些石刻大都与佛教和道教有关。或咏佛咏道。或祀神祈祷, 充满着对佛道的膜拜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三是摩崖石刻比较集中,如水帘洞一地即有石刻 30 余处。四是石刻题撰者来源广泛。既有朝廷要员, 也有普通百姓; 既有文人墨客。也有僧尼道众。书石题刻者来自全国各地。遍及各个阶层。五是南岳衡山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品位极高。如唐代李泌, 宋代张孝祥。明代湛若水、顾嶙、王棕沐,清代王夫之、李元度、彭玉膦。民国何键、邹鲁、李烈钧、宋哲元、薛岳, 建国后周谷城、赵朴初、王朝闻、王学仲等人的书法。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衡山文化遗产特点与价值责任编辑:李老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