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加大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力度, 树立新风尚, 塑造新农民。一是开展环境美化系列行动。各地可从当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整治家园行动、绿化家园行动,在农村社区设置垃圾箱、垃圾点, 整治规划院墙、栅栏、柴垛等, 教育引导村民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二是开展城乡联手亲近自然活动。各地在开展城乡社区结对共建中, 除了引导城市社区定向帮扶结对农村社区外, 还可以定期组织城市居民到对口农村社区植树、种菜、认养绿地, 陶冶情操。三是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各地农村社区可以借助党员电教室、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室外活动广场、运动场等现有文化阵地, 根据村民文化生活需求, 开展读书会、诗歌朗诵会、歌曲大赛、秧歌会、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四是实施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要利用党员之家、村民学校等阵地, 大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五是开展一系列主题日、主题节活动。各地可以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社区志愿服务日活动, 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可以将其拓展为服务周、服务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慈济博爱、守望互助的优良传统。各农村社区可视当地实际, 确定邻里节, 通过开展农村社区邻里节主题实践活动,增加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六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村屯、文明家庭创建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村企共建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以上活动,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环保意识,改变原有乱堆乱放、人畜混居等不文明不卫生不科学生活习惯,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提升村民整体文明素质, 使农村居民在宽松、舒适、和谐的社区人居环境、人文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共享农村幸福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