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苏州市中小企业综合信用深度分析报告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5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投入明显不足。国家历来对于干、支渠以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历来很少,而农民由于收入低、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缺乏投入能力和积极性,造成田间渠系不配套, 难以形成灌溉能力。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老化失修,难以抵御重大自然灾害从今年芜湖县遭遇百年难遇的一场特大洪涝灾害情况和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一些农村在旱涝面前束手无策, 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 50 ﹪,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 40 ﹪。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 40 ﹪左右, 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 全县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 85 ﹪以上。芜湖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 48 ﹪,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仍然“靠天吃饭”。第二: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管护和维修机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投资主体不明确、设施产权不明晰、用水制度不完善和管护维修机制不健全等,已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瓶颈。在芜湖县不少乡镇, 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多年没有投入,村集体、农民用水组织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向农民筹集维修资金困难, 往往造成设施失管失修, 甚至长期不能修复。政府方面第一: 投入不足,资金筹措“供”“需”困难。中央, 省级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了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上,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偏小。就是有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资金, 也要找熟人, 托关系,很难争取。 2009 年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芜湖县的真正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不足 1000 万。县乡两级财政保运转压力很大,只能勉强应付上面的配套资金, 或搞点临时的修修补补, 面上工程很难有大的投入。 2007 到 2010 年3 年以来,用于病险水库的治理只有 7000 万元, 相当于全县庞大的水利建设网络, 犹如杯水车薪。有部分乡镇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