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西方文论教案.doc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3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精神分析疗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爱情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等等,对二十世纪心理学和文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影响巨大。有人甚至把他对人类无意识领域的探索与发现同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创见有:(一)、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不仅包含意识或说是显意识,更重要的还有无意识或者叫潜意识。他把人的大脑比作大海里的冰山,显意识仅仅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无意识则是隐没于水下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显然,他认为无意识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基本动力,在人的心理中占主导地位。后来他又提出在人的显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的前意识。(二)、三重人格结构学说。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时就要由自我来协调。自我代表理性,按照“现实原则”来活动,既感受外界的影响,追求超我价值,又要在适当的时候安慰本我,给予它部分满足。在正常情况下,这三个部分是协调、统一的;当这三者失去平衡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人格异常和精神病症。在以上三个部分中,有性本能构成的本我是最重要的。弗洛伊德把本我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因,文艺被认为是性本能冲动的升华。经过升华作用,被压抑的本能力量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所允许的途径抒发出来,作家和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就可以通过创作或欣赏文艺作品得到变相的满足。(三)、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三阶段分别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期),儿童身上会发展出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驱使儿童热爱异性双亲而讨厌或憎恨同性双亲。这样男孩就会产生“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