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1年8月18日福州地区下击暴流分析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5KB

文档介绍
高空6km左右出现了一条近40km长的辐合线,并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沿着这条辐合线新单体于空中6km左右的高度不断生成并迅速增强,各个新生成的风暴单体的强中心一般位于6km左右高度,强区随着风暴的发展向上下伸展。随后,一些单体开始合并,风暴中层强中心加强并逐渐下降,至18时56分,开始产生第一次下击暴流,0.5°仰角的速度图上出现了下击暴流的辐散风场,负速度中心达到-24m/s,正速度中心则达到12m/s。正负速度中心间的距离约9~10km,构成一个不对称的低层辐散场,尺度约17km(图1a),而正负速度对连线的中点对应着0.5°强度场上的最强值(图1a,b中箭头所指处),表明是风暴内降水物的拖曳而产生的下击暴流。Р 图 1中,a、b分别为18时56分0.5°速度图和强度图。c、d分别为沿图a、b中箭头所指处的同时刻的径向强度剖面图和速度剖面图。Р 为了分析风暴的空间结构,过图1a、b箭头所指处,沿径向分别做反射率和速度的垂直剖面图。由图1c可见风暴已发展到14km以上,大于50dBZ的强区从9km一直伸展到地面,其强中心此时降至2km处,风暴整体向前倾斜,呈现出明显的悬垂结构,低层强度梯度很大,说明该处有强烈的天气的发生。强度图上风暴的强中心之下对应着近地面的辐散风场,风暴前部对应的速度剖面上从地面一直到高空近9km维持着一条辐合线,辐合线向后倾斜,说明上升气流沿冷空气倾斜上升至高层。辐合线前面的正速度区最大值位于4~7km处,最强达到24m/s,其对应着强度剖面上的悬垂部分,说明强烈的中层径向辐合。闽侯站的极大风从18:49的14.2m/s到18:59增大为18.7m/s ,19:03达到最大的24.0m/s。而后这股下击暴流的下沉气流与风暴分离,向东移动影响福州,福州站的极大风从19:08的10.8m/s迅速于19:17增大为29.2m/s。 РР13524172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