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信使号再次飞探水星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竟然发现了一个直径为750千米被命名为伦勃朗的盆地。科学家认为,该盆地可能是40亿年前外来物频繁撞击水星时期形成的。虽然时间遥远,但它还是迄今为止在水星表面发现的最年轻的坑洞。 РР 在第二次飞掠水星过程中,信使号还用分光仪对水星大气层最外圈进行了观测,并搜寻到钠、钙、镁以及氢原子的踪迹,其中镁是首次得到确认。此前已经显示镁存在的迹象,但不知道镁元素可能是水星表面的重要组成物质。 Р 综合信使号2008年两次近距离飞掠水星和水手10号1974年两次与1975年1次探测水星共拍摄的7400多张照片及获得的相关数据,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已观测水星约95%的表面积。其中信使号占50%,已超过了水手10号的45%。对比信使号两次飞掠所得的水星磁层圈观测数据,科学家对水星内部磁场有了新的认识,还发现了水星磁层圈的一些新特征。磁层圈包围着水星,由水星内部的磁场控制。由于信使号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分别飞掠水星的东半球和西半球,故使科学家发现这颗行星的磁场是高度对称的。 Р 本来,水星白天温度很高,其重力加速度又较小,仅为地球的38%,这使水星大气层非常稀薄,如无物质补充,大气层早就消失了。科学家根据信使号两次探测发现的水星磁场位形,经研究后认为,太阳风到达水星磁场时,“风”中的带电粒子会受到水星磁场的作用力,其运动方向会有所偏转,本应无法到达水星表面。不过,太阳风自身的磁场会与水星磁场相互作用,扭曲成漩涡状结构,这便是被称作通量传输事件的天文学现象。这种磁场重联现象,虽然地球也有,但信使号的观测表明,水星发生的频率比地球高10倍。该种情况出现时,使一部分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可以到达水星表面,可将足够的能量传递给水星表面粒子,使后者脱离水星表面,逃逸到水星大气中。这就是美国航宇局戈达德航天中心负责信使号的科学家詹姆斯?斯莱文6月2日在解释水星大气至今存在的原因时透露的最新结论。 /86556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