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腹/盆腔。多表现为真皮、皮下、深部软组织或内部器官内无痛性、孤立性结节或肿块,部分病例有近期肿块生长迅速的病史⑴。肿瘤由片状、巢状的卵圆形、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核浆比增大,间质为粗细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瘤细胞胞质丰富,内充满粗细不等的嗜酸性颗粒,其抗淀粉酶PAS染色强阳性。核多位于细胞中央,变化较大,从小而规则、浓染到稍人的固缩状、空泡状染色质都可见到,可见核仁及核分裂像,部分病例可见肿瘤性坏死、多核瘤巨细胞。良、恶性颗粒细胞瘤在组织学上极其相似,且目前无统-的标准,1998年Fanburg-Smith⑵等学者提出了六个组织学标准:梭形细胞;核浆比增加;核多形性;空泡状核及大核仁;肿瘤性坏死;核分裂像>2个/10HPF(200倍)。满足1・2个标准的可诊断为非典型性,满足3・6个标准的则可诊断为恶性。此标准有很高的可重复性,被人多数学者采用,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有的学者⑶建议核分裂像计数采用>5个/50HPF,因为很多恶性病例核分裂像<2个/10HPF,如本病例核分裂像罕见。本文认为如肿瘤生长速度较快,直径>5cm,出现细胞异型性、核分裂像、肿瘤性坏死等则提示恶性的可能性较人,应积极治疗并密切随访。本病例于术后随访至今健在,无复发及转移。参考文献:[1]王坚,朱雄增.软组织肿瘤病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0-433.[2]Fanburg-SmithJC,Meis-KindblomJM,FanteR,etal.Malignantgranularcelltumorofsofttissue:orrelation[J].AmJSurgPathol,1998,22(7):779-794[3]王坚,朱雄增,张仁元.恶性颗粒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444(3):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