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从《女王》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民众Р Р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存在了三百多年,人们对君主及王室的生活一直保持着敬畏的态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传媒方式的改变,人们逐步开始了解王宫内的生活。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的“世纪婚典”的现场直播,开启了英国国民对王室的强烈兴趣。此后。越来越多的传媒开始突破报道禁区,把目光对准了这块“未曾开发的领域”(孙亚菲,2002)。随着对王室生活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对王室成员的不劳而获、奢靡冷漠的生活表示不满,许多人提出了废除君主制的呼声。但或者是鉴于英国人的保守、或者鉴于英国人的怀旧、也或者鉴于英国人还没有找到一种更合适的国体。大部分人还是不主张立即废除君主立宪制,只是要求政府对王室的特权和利益进行适当的限制。《女王》一片很好地处理了觉醒的民众对王室的Р态度。作为对戴安娜死后王室冷漠的反抗,人民提出了“人民的王妃”的称号,人们自发到白金汉宫门前献花(鲜花甚至堵塞了后门),有人彻夜守候在王宫前以示抗议和哀悼,在电视镜头面前表达对王室的不满,等等。还有报纸和电视专栏的大肆渲染,报纸和电视使用“”的新闻标题,等等都表现了民众对王室的不满。在民众的强烈要求和布莱尔的一次次建议下女王终于及时返回伦敦,并作了电视讲话,下令白金汉宫降半旗并携全家参加了戴安娜的葬礼。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伦敦一家报纸给王室改革的一个形象注解:“现在是到了人民来指挥他们(王室)的时候了”(孙亚菲,2002)。Р 《女王》尽管让一般民众“看到了”王室内部的一些生活场景,描述了女王及首相之间“较量”的一些场景,但它毕竟是艺术作品。真实的王室生活、女王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我们无从知晓。然而,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由英国人拍摄的号称是“历史剧”的电影最起码真实体现了英国民众对君主立宪制中的君主、政府、民众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或诠释,或者说在编剧、制作人和演员的眼里君主制就是这样运作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