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txt  |  页数:6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冤魂”等一并成为“游魂”,彷徨不定,给村镇带来疾病与灾难。在绍兴,“怨鬼”特别被叫做“五伤怨鬼”,唯恐其作祟。所谓“五伤”,就是缢死、溺死、火伤、虎伤、产伤。譬如前面已经触及的,在道士所做的超度幽魂的仪式“炼度”中的“破地狱”,就成了演剧的要素。从祭奠、镇抚上述形形色色幽鬼冤魂的“建醮”仪式中形成了“幽魂超度剧”,从镇抚关羽等死于非命的英雄、武将彷徨的亡魂幽鬼而举行的更大规模的“建醮”中形成了“英雄镇魂剧”。“幽魂超度剧”与“英雄镇魂剧”被视为中国演剧的重要起源。历史悠久的《目连戏》基本上保留了这种“幽灵超度剧”的原型。它成形于北方,渐次南下,广为流行,直到20世纪40年代,安徽、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地民间还在上演。《目连戏》上演的最早记录,见之于孟元老回忆北宋之都汴京的《东京梦华录》。书中的“中元节”项下,记录了艺人从七夕到七月十五连演《目连救母杂剧》,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盛?况。《目连戏》原本起源于据说是西晋竺法护所译的《佛说盂兰盆经》里目连尊者的故事。《佛说盂兰盆经》成为梁以后广泛流传的“盂兰盆会”的蓝本。其梗概如下:在佛陀身边修业得神通之力的目连,想报父母之恩,用道眼远望三世之世间,见母亲堕入饿鬼道,瘦弱不堪,饥苦难当。目连来到母亲身边,一拿出盛了饭的钵,饭就即刻化为火炎,母亲怎么也吃不上。悲伤的目连回到佛陀身边求教。佛陀说,母亲所受之罚,实因现世罪过深重,纵有目连孝心,亦不能救。七月十五日,夏安居终了的自恣日,若对集于那里之众多僧人行盂兰盆之供养,凭三宝之功德与众僧神威之力,可救母亲。目连遵其教示,把母亲从饿鬼之苦中解放出来。佛陀回答目连所问说,若一切众生均怀孝慈之心,七月十五日行盂兰盆之供养,那么直到七世父母,皆可逃脱饿鬼之苦,上天而享受福乐。以这一目连故事为骨架,加进母亲(青提)坠地狱的缘由,目连巡游地狱,母亲转生为犬,因供养盂兰盆而使母亲解脱升天等要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