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关心巴黎或罗马的T形台会给我们带来何种时尚、关心健美操塑造形体的力量……。而在所有这些关心里,我们已经通过传媒读到了一种我们不在其中但毫无疑义地与我们深刻相关的“生活”。经由传媒制作文本化的“现实生活”,由此成为表达读者日常在世所固有的切身情绪的最直白和最有效的符号或文本。Р而这种语言或文本实际上已经高度审美化。当我们以美是非功利的形式这一古典观点来看待传媒送达的种种文本的时候,我们会不加思索地拒绝新闻、时事讨论、体育报道和充斥其间的广告作为审美文本的纯粹性。而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以“再现”现实生活为特征的任何艺术样式所描述的“现实”都并非“现实本身”,再现所得的“逼真的现实”这一再现的“内容”无一例外地是一种审美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再现”在这里不外乎是“表现”。“再现”的“现实生活内容”甚至可能是比从不再现任何内容的纯形式更具有形式性(审美表现力)的“形式”。Р大众传媒(包括具有即时互动和将读者自身作为阅读对象这一可能性的互联网上的交流形式)所展开的“现实生活”同样也是高度形式化的,让读者看到真实的别样生活即是让读者看到能够最切己地表达日常生活情绪的强有力“形式”(文本)。由于没有比真实的现实更真实的有关生活的阅读文本,传媒技术(视像技术)的改进甚至可能使“逼真”这种传统标准颠倒过来,让我们看到“现实”——可能仅仅是“逼真的”传媒现实,是传媒现实在某个地方的一个副本或佐证。真实,因而真实地与我们的日常情绪切身相关,是大众传媒制品得以让自身充分审美形式化的一个基本理由。Р由于书写语言的垄断地位消失,文学文本形态在消费社会已空前多元化。消费社会的阅读方式甚至已不能用所谓读图时代来加以描述,实际情况是,我们已进入大规模读物与读人的时代——读图与读字已成为读物与读人的一种补充。传统文学文本因其强大的写作传统而继续吸引了有力的写作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