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良肢位摆放》ppt课件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ptx  |  页数:33 |  大小:2037KB

文档介绍
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良肢位的概念良肢位摆放的必要性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3、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1.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2.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良肢位摆放的作用(1)预防骨胳肌畸形(2)预防褥疮(3)预防循环功能异常(血液及淋巴)(4)向大脑传入正常冲动,中风病人有暂时传入功能丧失(5)增加病人对于患侧的感知能力。良肢位摆放的原理一、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1-2级)由于肱骨头的2/3处于关节囊外,肩关节自身的稳定性较差,脑卒中处于此期因患肢的肌力和肌张力均下降,肩关节周围的固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肢本身的重力作用,使肱骨头易于脱出关节囊致肩关节半脱位,因此早期就应开始预防,在各种体位中均应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良肢位摆放的原理二、痉挛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3-4级)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的髋关节外展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偏瘫的异常模式五种良肢位的摆放偏瘫早期卧床可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床上坐位轮椅坐位5种姿势轮换,最好多采取患侧卧位,仰卧位一般要相对少采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