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出了答案。老师再次表扬了他们。接着很快抛出后面一连串的问题,每次都从大概同一批学生那里得到相同的答案,然后他又同样敷衍性地给予他们一些表面上的赞扬。在上面的案例中,“哪个地区的降雨量最大?”就属于悬空的问题。【悬空问题的后果】1、那些比较安静的和不够自信的学生不能迅速找出答案,于是退却,产生了被抛弃感,要么不再尝试回答问题,要么干脆在课堂上什么也不做。2、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但依然听不清答案是什么,而且由于胆子小或是根本没兴趣,他们也不会去询问答案究竟是什么。3、教师其实只是给这四五个学生上课,其课堂效益可想而知。4、进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中,课堂情形每况愈下。书中提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提问时老师先叫出学生的名字,在此之前,告诉所有学生,老师会让一个以上的学生再来回答问题。课堂上我积极的尝试了这种做法发现,效果非常的好,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了,他们不敢再让自己的思想游离在课堂之外,因为老师不时的会叫出他们的名字,请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课堂上显得更加规矩、紧凑、有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什么是匿名问题?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指向在场的具体由谁来回答,而采用“任何人”、“有人”、“每个人”、“全部”、“谁”等匿名代词。所以学生都被匿名了,没有人知道你在跟谁说话。他们也不知道该不该做出回答。【分析】在班上,没有谁的名字叫“谁”、“每个人”、“有人”或“你们”。他们不知道你在跟谁说话,也不知道该不该做出回答。和使用悬空的问题导致的后果一样:极少数学生喊出问题的答案,并控制课堂。其它学生则被课堂抛弃,他们毫无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不再集中注意力,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被忽略了,索性开始捣乱,课堂越来越混乱。【作者提出的改进策略】先向学生说明你至少会叫两名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叫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并提问。再叫出第二个学生的名字并要求他对前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