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上传者:梦溪 |  格式:pptx  |  页数:21 |  大小:3713KB

文档介绍
种经营,以满足对农副产品的多方面需要,这就把北魏初年农业和畜牧业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改造成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加快了拓跋族汉化的过程,对民族融合起到催化作用。——摘编自《北魏均田制中的经济思想》(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均田制蕴含的经济思想(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均田制的推广对北魏社会产生的影响(9分)核心二:均田制&租调制的产生(1)经济思想:抑制土地兼并;分得土地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租税义务;以粮食生产为主开展多种经营。(9分)(2)使北魏的经济结构由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加快了拓跋族的汉化过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6分)意义:弊端:均田制能用来授受的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农民受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导致地主兼并土地。(1)“均给天下荒田”,使广大农民得到一定土地,扶助了小农经济,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照顾了大土地者的利益,但规定的还授制度和土地买卖限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世家豪族对土地的无限度侵占,巩固了北魏的统治(3)授田分露田和桑田两种,有利于粮食生产和蚕桑业的发展。(4)成为北魏至隋唐实行的一种重要经济制度,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赋税制:租调制结果:农民的负担减轻,政府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实施:按贫富品评本地户口为三等九品,再将租赋总额按品级分摊,以一夫一妇为计征单位主要表现:范围扩大: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技术进步:水田耕耙技术、作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地区分布: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核心三:农业发展(南、北方)(一)南方农业:江南农业的开发(二)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旱地耕耙耱技术、保墒防旱、翻车兴修水利:渠堰堤塘开发边疆:河西走廊、辽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