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干知识。选做题涉及到的二战史及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也是考纲和教学的重点。试题涵盖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甲午战争、人文精神、第三世界、农村基层民主。试题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墨子、郑和、梭伦、马克思、汉武帝、毛泽东、华盛顿、罗斯福等。Р与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相比,2018年的创新之处。如第34题增加了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第41题以乡约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宋代至今天乡村治理的特点,试题设问也由去年的两问变为三问。特别是第42题,不仅在选材上以历史学科少有的文学作品入题,而且设问一改近两年的自拟论题(观点),要求考生提取小说的故事情节并加以历史分析,令人耳目一新,命题出人意料,考试合情合理。Р1.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做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予以了高度关注。24题的《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30题的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1题的1953年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33题正义者同盟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说明该组织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以及46题15分的选做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二战性质认识的比较分析。这些试题组建了一个鲜明的方阵,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素养,又有利于引导今后学生加大对人民智慧、马克思主义史、中共党史的学习与思考。Р(二)2018年历史试题的命题原则和趋势Р如文综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又如文综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具体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认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