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民俗学 《傣族舞蹈》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x  |  页数:19 |  大小:2254KB

文档介绍
“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嘎光”系傣语, “嘎”为跳或舞, “光”泛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西双版纳称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摆”、“宁摆”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 20 多个县市,是在年节喜庆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地,都可以跳的自娱性舞蹈。嘎光以象脚鼓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 象脚鼓是根据鼓的形状而取的名称,傣族一般统称“嘎光”,但对长、中、小三种象脚鼓又各有名称。长象脚鼓的鼓身长为一米八至二米, 傣语称“嘎光绕”,各地均有,但以瑞丽县的最具代表性。长象脚鼓多用于伴奏,可以打出丰富多变的鼓点。可边击边独舞,在展现击鼓技艺的同时, 以长鼓尾的大幅度地转动摆动形成优美的舞姿。?中象脚鼓的鼓身长约一米多,这种舞蹈流行整个傣族地区,尤以德宏地区和保山、临沧等地最具代表性。中象脚鼓舞在傣语称为“嘎光”也有称为“嘎光武杰”或“嘎光黑拉”的。跳时一般是背鼓顺圆圈而舞,可二人对舞,过去有赛鼓的活动,以击鼓声的长短、音色的优劣、鼓尾甩动幅度的大小、舞姿是否好看等为评比标准,胜者在鼓上挂银牌。?小象脚鼓的鼓身长约六十厘米左右,流行于景洪、勐海、勐腊等地。因鼓小轻便,可灵活舞动,因此这种舞蹈以竞技为主,一般是双人对舞,四人或集体也可。舞时有击鼓追斗、退让躲避、踢腿斗脚等动作。关于象脚鼓及其舞蹈的民间传说很多,据传:古时有一对夫妻,劳动后在水潭边小憩,突然风把熟透了的芒果从树上吹落水中, 发出“嘣——嘣”的响声, 这声音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他们回家后,便依照大象的脚将树镂空,蒙上牛皮制成鼓。在赶摆时,他们背着鼓去跳舞,不久象脚鼓舞就传开了。在明代《百夷传》中也有: “大小长皮鼓以手拊之”的记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