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劳动关系的特点及变化(二)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1、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劳动行政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包括就业的解决、工资的确定、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调整、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的实行等,都完全是由国家负责(委托企业)并运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的。2、劳动关系在演变过程中呈现新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1986年,开始启动国营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在经历了“砸三铁”,“三项制度改革”后,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市场调节供求、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提供服务”的改革方向逐渐明晰。《劳动法》的颁布施行,将劳动关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来规范。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职工的身份由“国家职工”逐步演变为“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矛盾由隐蔽变为明显,呈现新的特点:运行方式市场化、调节方式契约化、规范方式法制化。3、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凸显劳动者权益是指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应当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益。国际劳工立法称之为劳工权益。劳工权益既包括以劳动权为主的经济权益,也包括劳动者的政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劳动者权益可以分为劳动者个人享有和行使的权益与劳动者的集体权益。前者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分配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社会保障权等,近年来劳动者保持“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的权利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如富士康员工连跳自杀事件);后者是由劳动者集体(通过工会)享有和行使的权益,包括团结权、成立工会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等。4、劳动力的供求关系逐步发生变化将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专家指出,我国近期内多次发生的“招工难”,表明“刘易斯拐点”将到来,“人口红利”将不再继续有效,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险等状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