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基尔霍夫基尔霍夫(GustavRobertKirchhoff,1824~1887),德国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稳恒电路网络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两条电路定律,即著名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解决了电器设计中电路方面的难题。**光学理论给出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更严格的数学形式,对德国的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著有《数学物理学讲义》4卷。他还讨论了电报信号沿圆形截面导线的扰动。**2.1.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dsP1P2S2.1基尔霍夫衍射理论P0当光波照明一开孔衍射屏P1时,根据惠-菲原理可以建立衍射屏P1和观察屏P2上光场分布之间的关系。屏P1上面积为的开孔被一单色光照明,此时面一般不是照明光波的波阵面,故称为“广义波面”。若广义波前上的振幅和位相分布确定,就可以知道照明光源的亮度、位置和形状。2.1.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是在惠更斯子波的假设与杨氏干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描述光传播过程的基本原理。该原理指出:光场中任一给定的隔开波源与场点的曲面上的各面元可以看做是子波源(ds),如果这些子波是相干的(例如单色光),则在波传播的空间上的任一点(Q)处的光振动,都可以看做是这些子波源各自发出的子波在该点相干叠加的结果。dsP1P2S2.1基尔霍夫衍射理论P0****dsPP0设面上位于P点的复振幅为U(P),P点处的小面元ds发出的球面子波在观察场中任一点P的复振幅与传播距离r,传播方向与面元ds法线n之间的夹角有关整个波前各面元在Q点的复振幅的数学表达式为dsPP0波面上任一点的复振幅—隔开波源与场点的曲面—倾斜因子,体现子波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作用—子波源发出的球面波—比例系数面不一定是照明光波的波阵面,故称为广义波面。Q点的复振幅这是几经修正和推广后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的数学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