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补体的发现过程.ppt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ppt  |  页数:3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omplementР补体的发现过程?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补体反应的特性?The multiple activities of plement systemР一、补体的发现过程РBordet的免疫血清溶破红细胞实验证明免疫血清中的热敏感物质具溶细胞的作用。Р1899年,Ehrlich在他的侧链理论中提出了补体的概念,用于解释免疫性的细菌溶破作用。他认为,补体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因子,后来又明确了补体的蛋白质性质。?20世纪40至50年代,又发现了补体活化的替代途径,使人们对补体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Р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Р在血液或体液内除了免疫球蛋白外,还有另外一族参与免疫效应的大分子,它是免疫球蛋白发挥作用的必要补充,plement)。?补体的性质?补体的成分与命名Р补体的性质Р所有补体成分均为球蛋白,含糖,但不含脂质。?补体在血清中含量稳定。?电泳中,补体大多属于β球蛋白。?补体各成分的分子量变化范围很大。?补体在56摄氏度时30分钟可以灭活。?补体固有成分被激活后才能发挥作用。Р补体成分通常以非活化状态的前体分子存在于血清中,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补体的各种成分就会严格地按顺序呈现连续的酶促反应。?补体分子是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其理化性质及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差异很大。?人类的某些疾病可影响到总补体含量或单一成分的变化,因而对补体水平的测定,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Р补体的成分与命名Р补体的成分?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补体各成分的命名Р补体的固有成分Р指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4、C2,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及两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和C9等共12种蛋白分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