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娇王雨芹周园队长:张正凯注:本人认为最能体现效率和效果的方式是专业化处理,即团队成为每人责任田一样的每人分配一个方面的内容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处理,但这种方式不能调动成员积极性。所以队长要求每个成员都对每个问题进行处理,并在现场回答问题时刻给予队员表达观点的机会。但是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回答问题不积极。一.回顾1.实验背景2.实验四阶段1.实验背景2.实验四阶段1.照明实验(1924年11月-1927年4月)2.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1927年冬-1932年)4.群体实验试验的第一阶段?照明实验实验目的:实验者试希望发现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实验假设:适当强度的照明能使生产率上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为期两年半的试验失败霍桑工厂后期实验(第二至第四阶段)实验由来:潘诺克推测,功效提高可能是由于工人被实验激发起的工作热情所致。实验假设:1.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使产量提高。2.工间休息和缩短工时可解除疲乏。3.工间休息可解除工作的单调性。4.实行个人计件工资制可促使产量提高。5.改善人际关系可以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使产量得到提高。福利实验实验过程:他们以不同工作组的6名女工为试验对象,将实验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改变一项工作条件,目的在于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访谈实验实验初衷:让工人对管理者的规划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答,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外收获:在访谈实验中研究者“意外地”对结果产生了很大影响,原本只想让工人回答常规性问题,却给个人们提供了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有许多不满的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群体实验实验过程:选择了14名男工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结果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