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及ICU中的应用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16039KB

文档介绍
个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联合进行的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是:亚低温治疗不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仅能显著提高GCS评分2002年新英格兰杂志同时发表了两项随机、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结果:一项研究在5个欧洲国家的9个中心进行,另一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4家医院进行。结果轻度低温比常温明显提高医院外发生心脏停搏后昏迷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系统的恢复。进一步证明了亚低温治疗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重要地位,使亚低温治疗有了充分的临床证据。2003、2005相继发表了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高级生命支援特别小组的建议:院外心脏停搏的成年患者进行低温治疗,体核温度应降至32℃~34℃,持续时间应为12~24小时,扩大CPR低温治疗的临床适应症。建议得到美国心脏学会(AHA)的批准,为亚低温治疗临床应用的推广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低温治疗目标温度国际医学界将机体低温分为:轻度低温(mildhypothermia,33~35℃)中度低温(moderatehypothermia,28~32℃)深度低温(profoundhypothermia,17~27℃)超深度低温(ultra-profoundhypothermia,16℃以下)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研究提示体温下降1℃而脑血流(CBF)减少6-7%,同时伴有脑氧代谢(CMRO2)和颅内压(ICP)的下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低温的保护效果并非与脑温呈线性关系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33℃是缺血损伤保护效果最佳的温度。目前,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推荐临床低温治疗,中心体温维持32-34℃。低温治疗的降温技术目前降温技术按其原理分为:药物降温物理降温体表降温体腔降温血液降温药物降温常用药物:吲哚美辛栓、激素、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特点是使用方便,但是降温效果有限,常用于发热患者退烧或其它低温技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