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茶文化发展简介精品课程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  |  页数:50 |  大小:4829KB

文档介绍
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药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三、当菜茶叶当菜吃,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的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居士在《食忌》上则说:“苦菜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都是以茶当菜的记载。晋代时,用茶叶煮食之法,称之为“茗粥”或“茗菜”。至今居住在我国西边境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仍有吃“竹筒茶”的习惯。另外如擂茶、芝麻豆子茶等都是食茶的遗风。如今,不少地方开发茶肴,受到消费者青睐。四、饮用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秦人取蜀是在秦惠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也就是说,至少在战国中期,四川一带已经有饮茶的习俗。从西周至秦,中原地区饮茶的人还很少,茶主要当祭品、菜食和药用。茶的药用的发现和茶具有一定程度的令人兴奋的效用,是茶发展为饮料和先决条件。从西汉时期,茶从羹饮,逐渐演变成作为纯粹的饮料了。1、古老的煮茶法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最古老的“焙茶”就是把嫩芽从茶树上采下直接放在火上烘烤成焦黄色,再放进茶壶内煮饮。三国张揖在《广雅》中记载了当时制茶与饮茶的方法“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掺和之。”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薄荷等,煮之百沸。”当时煮茶,往往加盐葱、姜等佐料,饮茶类似喝蔬菜汤,又称作“茗粥。2、唐代煎茶法唐代饮茶方式发生了改变。唐之前人们饮茶为粗放式豪饮。或为解渴,饮则升斗,或看重的是茶的药用功能。饮时还要添加许多佐料,如葱、姜、枣、橘皮、薄荷、盐等,饮时连吃带喝。陆羽很不欣赏这种饮法,认为破坏了茶的真味,他提倡细煎慢品式的煎饮法。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唐中盛行的煎茶法用的是饼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