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8章海水养殖虾蟹类疾病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pt  |  页数:59 |  大小:4139KB

文档介绍
止横向传播,避免病原的交叉感染1)养殖水体彻底消毒,消灭水体残留病毒性病原;2)有效杀灭和隔离蟹类等对虾病毒性病原的横向传播媒介;3)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换水的水质:a.实行原水养殖;b.增设沉淀池和贮水池(约占养殖水面的1/3-1/5)养殖虾类疾病:病毒性虾病3.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水体水质(水环境和病原):1)清池:冲洗→暴晒→翻晒3次以上→池底消毒(生石灰)→进水、消毒→培藻2)加强水质管理,控制各种水质指标位于安全范围;水质合适值其他说明pH值7.5-8.5日波动范围小于0.5盐度5-30(草虾)、0-30(白虾)日波动范围小于5DO5ppm以上不能小于4透明度30-50cm早期低晚期高硫化氢0.03ppm以下pH低时毒性高氨氮0.1ppm以下pH高时毒性高3)加强池塘管理:a.增设贮水池和沉淀池;b.充气系统(数量、方式、位置);c.进排水系统4)饵料管理:a.保证饵料质量(质优,添加多维和中草药等);b.准确计算用量,勿过量。5)定期水体消毒和添加有益微生物等水体生态改良剂。养殖虾类疾病:病毒性虾病第二节细菌性虾病一、概述1.1990年以前:认为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害为细菌性疾病;2.1991-1998年:认为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害为病毒性疾病;3.1999年以后:认为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细菌病和病毒病综合作用的结果。二、对虾幼体血淋巴细菌病(菌血病)1)病原: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等2)症状和病理变化:病菌位于血淋巴内(菌血病);病体因趋光性和游泳力差而沉于池底;急性感染者体表干净,慢性感染者体表常附着藻类等污物。3)诊断:取患病幼体于高倍镜镜检,有发现其血淋巴内有活跃游动的病菌4)流行情况:全球性病蚤状幼体II期后发病最高,发病后常1-2d死亡5)防治:加强水质管理以预防;用3ppm土霉素全池泼洒以治疗。Chapter7.养殖虾类疾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