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憧憬地深情地深沉地激昂地我爱这土地艾青深沉地、憧憬地、深情地、激昂地三听,感真情听示范朗读想象诗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深情写作背景早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四个月内,黑、吉、辽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轰然炮响,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了妄图灭我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他们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品鉴诗歌1.诗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发与升华,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吗?(意象是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的具体形象)2、诗中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遭践踏的国土人们心中的悲愤光明的未来1、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2、诗中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明确:这只鸟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寄寓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及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3、谈谈第二节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升华主题,深化感情,呼应标题。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练和升华,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对祖国爱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