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西安泰恒眼科医院孟雕概述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中医对翼状胬肉的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唐宋时期呈之为“胬肉攀睛”。翼状胬肉不仅可引起眼刺激症、外观缺陷,还可不同程度的影响视力。流行病学生活在低纬度的居民患病率高于生活在高纬度的居民,如我国南方省份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北方省份。同一纬度,海拔高的高原地区患病率高于海拔低的平原地区,如新疆的患病率是内蒙古的10倍。户外工作者患病率高于户外工作者,某些职业人群,如农民、渔民是高发人群。翼状胬肉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某些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种患病率可能不同。病因身体因素:如遗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及解剖因素等。环境因素:外界刺激如长期受到风沙、烟尘、热、日光、花粉等,户外工作者在上述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炎症,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最终形成翼状胬肉。发病机制Coroneo假说:第一阶段:角膜缘干细胞受损,角结膜屏障功能发生障碍。第二阶段:细胞增生活跃,并发生炎症、血管化和结缔组织重塑形,角膜“结膜化”,从而发生翼状胬肉。病理组织学上,翼状胬肉的病变既有增生又有变性。光镜下,可见球结膜和角膜缘上皮下组织内无定形、嗜伊红染的玻璃样或颗粒样变性物质,同时存在弹力样纤维。超微结构观察,上皮下的这些结构为变性胶原纤维及基质的退变成分。诊断成熟的翼状胬肉是在角膜上隆起的三角形病灶,基底位于角膜缘旁的结膜,而尖端指向角膜中央。头部是位于角膜的部分,颈部是角膜缘上的部分,体部位于巩膜面。其头部前端的角膜上皮常有脂质性改变。临床上,将其分为进展期和静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