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精选)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pt  |  页数:7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让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有所松动,但是集权特征没有改变,中央和地方“吃大锅饭”。Р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化进程Р3、1980-1993年, “分灶吃饭”为标志的“分级包干”型财政体制。?原因:打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同“吃大锅饭”、中央集权过度的局面。Р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化进程Р(1)1980-1984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并以1979年的收支预算为基数,地方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节余部分上缴;地方财政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部分由中央财政进行调剂或补助。分成比例和基数一定五年不变,在此期间,地方财政可以多收多支,自求平衡。Р1980-1984年Р目的:调动地方增加财政的积极性?对十五个省、区,中央将全部财政收入划分成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共享收入三个部分,共享收入的80%归中央,20%归地方。其它省、市、自治区实行定额上缴、定额补贴或保留老体制的做法。?除个别税种(如关税)之外,所有财政收入由地方负责征收,但所有的税基、税率和上缴利润的办法均由中央确定。Р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化进程Р(2)1985-1987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和1980年财政体制主要区别在于:收入划分方法由分类改为分税法,即在两步利改税后的税种设置范围内,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Р1985-1987年Р1985年,中央决定在划分收支的基础上,对各地方实行不同的分配办法?即凡地方固定收入大于地方支出者,实行定额上缴,凡地方固定收入小于地方支出者,中央确定一定比例留给该地方部分共享收入,若地方固定收入和全部共享收入全部留给地方仍不抵其支出,中央实行定额补贴Р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化进程Р(3)1988-1993年,进一步改进原包干方法?1988年,中央决定实行一种新的承包体制。这个体制包括六种不同的办法,分别适用于六类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