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和经济来源;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孩子教育发展的全部责任,把希望全部寄托给教师,使自己获得“解放”。家长这种依赖性心理的产生,无疑是把孩子获得教育康复的过程,视为在“他环境”下完成的任务,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孩子。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远非如此,要努力走出这些误区,需要家长做不懈的努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科学适度的教育方法,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基础和保证。Р四、及时反馈,教育要有针对性。Р结合每个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段时期一个重点地进行教育。如刚入学的孩子进行规范作息时间、按时起床、上学、生活自理的教育,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指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Р五、个性心理表现出兴趣单一、性格极端、意志薄弱等特征。弱智儿童的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常满足于衣、食、睡、欲等低级需要,精神上的高级需要发展迟缓。Р全纳教育原则。就是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无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情绪和语言或其他状况如何,也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龄、种族、国家、是否有障碍、语言和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他们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1994年在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也包括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贯彻这一原则,对弱智儿童,一定不能嫌弃他们,而需要加倍爱护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与常态儿童交往,尽可能地送他们进入普通学校,感受和参与正常的生活和学习。Р采用多样的家庭教育方法。针对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在家庭教育中,对较为复杂的训练内容,父母要善于分解知识内容和训练项目,先进行“小步训练”,从而创设“多级提高”的条件,再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或能力系统等。? 总之,对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需要更多的付出,特别是父母,更要以百般的爱心帮助他们,更加精心地教育和训练他们,才能取得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