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三专题 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相关知识 注释 历史文献学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61 |  大小:848KB

文档介绍
对词义的理解要求有一共同的标准。如果此时没有大量的注释,就无法编撰出这样的专著。如果不是注疏的发展兴盛,也就没有必要编撰出这样的专著。《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表明扬雄已注意到因古今地域变化而造成的语言陕。《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第三者副产品分析字形,考究字源和文字本义的字书。收9353字,每字下面列解释,保存了许多字的古义和古书例句,保存了古字形体,价值极高。汉代注疏的特点是质朴、简略、谨严。这些特点使汉注在传注学上占有很高的地位。Р元明:?元代由于异族统治,学术遭到很大破坏。而且本身历史比较短。而明代思想文化禁锢加剧,学习八股文成为文人仕宦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注释之学衰落下降到了极点。但明末顾炎武开始提倡经世致用,在治经时开始注重考据,开有清一代朴学风气之先。Р清代是注疏达到高峰的时代。此期对注疏研究已走到自由王国,出现了大批文字学家和大量高质量的注疏经史子集的著作。清人打破了对古人的迷信,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继宋人考证出伪《古文尚书》和伪《孔传》。又远超汉唐,纠正过去注释中的空疏、妄说,努力用新的方法考证、注释词义。清代由于西学传入,研究文字的方法有改进。音韵、语法研究又促进了注释的提高。比如清人懂得以音定义,明白假借、通假等语音现象,解决了一些前人无法解决的疑难。清朝学者精于考据,由经籍训诂到求证金文、石刻,方法也超越前人。但他们的缺点亦不可忽视,因为掌握语音研究成果,就往往将一些不好理解的词用音近、音同的字去替换。实际上到了清代,古音已发生很大变化,清代看来是同音词,在古代完全不同。滥用音训,轻言假借,是清代注释的一大缺点。Р例:《诗经·豳风·七月》有“八月剥枣”的?话,宋代的王安石把它解释为剥开枣子。?而清代学者通过证明“扑”的古音读如?“剥”,即敲打的意思。也就是用竹竿敲打?枣子的意思。这就纠正了王安石的错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