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BVDV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粘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1980年传入我国,1983年我们确诊了川西北牦牛的BVD-MD,随后又确诊了成都等地奶牛的BVD-MD。牛的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BVD-MD病毒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单股RNA,有囊膜,35-55nm。本病毒能在牛肾、睾丸、鼻甲、气管等细胞增殖传代。与猪瘟病毒、羊边界病毒同属、有密切抗原关系。病原学牛的毒性腹泻-粘膜病传染源:病畜:分泌物和排泻物(带毒血便含毒量很高)。带毒动物:康复牛带毒六个月,绵羊隐性感染,尤其是带畜种公牛,精液含BVDV,是最危险传染源。流行病学牛的毒性腹泻-粘膜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易感动物:自然病例只见于牛,国外报道6-13月龄最易患,绵羊、山羊、鹿也可感染。流行特点:新疫区急性病例区,发病率约5%(牦牛10-20%病死率90-100%),老疫区急性病例少,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而隐性感染率为50-89%。牛的毒性腹泻-粘膜病潜伏期:3-14天,多数是隐性感染。T:40.5-42℃,持续4-7天,有时呈双相热型,随体温升高而发生WBC一过性减少。初期可看到流感症状、厌食,2-3日可看见鼻镜及口腔粘膜表面糜烂。不久出现下痢,开始水泻,以后带有粘液和血。有些病牛因蹄叶炎而出现跛行。症状牛的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的毒性腹泻-粘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