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图11-1中,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为q※,价格为P※,经济利润为0,消费者剩余为adP※,总的经济福利(生产者的经济利润加上消费者剩余)也等于adP※;垄断厂商的产量为qm,价格为Pm,经济利润为bcP※Pm ,消费者剩余为bdPm,总的经济福利为bcP※d。二者相比,垄断的总经济福利减少了,但减少的数量较小,仅仅等于图中的小三角形abc。Р上述传统的垄断理论大大低估了垄断的经济损失。按照他们的看法,传统垄断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着重分析的是垄断的“结果”,而不是获得和维持垄断的“过程”。一旦把分析的重点从垄断的结果转移到获得和维持垄断的过程,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垄断的经济损失不再仅仅包括图11-1中那块被叫做“纯损”(deadweight loss)的小三角形abc,而是要大得多,它还要包括图11-1中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即bcP※pm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甚至可能更多一些。这是因为,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享受垄断的好处,厂商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Р例如,向政府官员行贿,或者,雇用律师向政府官员游说,等等。这种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付出的代价与三角形abc一样也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这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被概括为所谓的“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的活动。Р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到底有多大呢? 就单个的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否则就不值得了。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单个寻租者的寻租代价要小于或者等于图11-1中的垄断利润或垄断租金bcP※Pm。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争夺垄断地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寻租代价常常要接近甚至等于全部的垄断利润。这意味着,即使局限于考虑单个的寻租者,其寻租损失也往往大于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