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语文教育(陈楚敏)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pt  |  页数:87 |  大小:5655KB

文档介绍
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也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Р一、政治与教育制度Р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动乱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前后持续约四百年。Р一、政治与教育制度Р(一)政治格局与教育发展? 1.政治动荡与教育兴废?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发展状况与政局情况紧密联系,和平统一时期则官学教育易兴,混战动乱时期则官学教育易衰。?三国魏文帝黄初时:曾在洛阳设太学,学生虽多,但教育有名无实。?西晋:初年出现短暂统一局面,设有太学还有国子学,教育形势较好。?南朝:政权更替频繁,官学风雨飘摇。?北朝:北魏因国家统一,官学建设较好。但与官学相反,这阶段的私学发展劲头颇大。Р一、政治与教育制度Р2.等级分化与教育等级性质?该时期,门阀政治特点突出,门阀制度成为当时政治统治的根基,这种政治、经济上的等级特权影响也波及到了教育领域。Р一方面,魏晋南北朝的一批优秀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等都出自于上流社会家族。Р另一方面,出现国子学、宗学和四门小学、九品中正制等等级性明显的产物。Р一、政治与教育制度Р3.社会不安与教育风气?社会面貌大变,教育风气也随之变化。?人民饱受战争荼毒,民族精神呈低迷状态,因而产生消极的人生观,老庄、佛教思想大行,与传统儒学相互抗衡、相互融合。因而教育也受之影响,教育内容不再单单局限于经学教育,佛道教育也融入其中。Р一、政治与教育制度Р(二)九品中正制与人才选拔Р魏晋南北朝士子求仕,除了继承两汉的辟召察举制外,另有创新,即“九品中正制”。?每州每郡设置一名“中正”执掌选举之事,郡邑设小中正一人,州邑设大中正一人。中正最基本的职责是“定品”,依照“九品”评定品第,以此作为朝廷选官的依据。中正先按“身德才行”四个方面将自己所管区域的人才分为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之后根据品第升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