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而匀称的粗细相等的线条进行组合,不论笔画多少都要求组织在一个长方形体之内,结构统一定形,取消了大量的区域异体字,简化了字形,确定了字内偏旁的位置,使字形逐步固定下来。这种字体的代表书家是秦丞相李斯,他为推广使用小篆做了大量工作。其代表作品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Р3Р李斯峄山刻石徐铉摹本Р4Р5Р《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峄山,丞相李斯等颂其功德而立,为始皇东巡第一刻。从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诗句,可知原石在唐代已被野火烧毁。?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宋淳化年间郑文宝重刻本,后来又有绍兴、浦江、邹县等地刻本。郑文宝刻本历来被认为翻刻本第一。清代小篆书家赵之谦等以为郑文宝本不可学。但宋以来,学小篆者很少有人不学此刻。此刻用笔中锋,结体稳健,讲求均衡、对称,由翻刻本也不难想见秦篆体貌。Р6Р小篆Р7Р权量诏版书法Р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了诏书。这篇诏书或在权、量(权即秤锤,量即升、斗)上直接凿刻,或直接浇铸于权,量之上,更多地则制成一片薄薄的“诏版”颁发各地使用,这就是《秦诏版》。?权,指秤锤,也称秤砣。秦权有铁制与铜制之分。量是计量工具,有合、升、斗、豆、斛、橢等。所谓权量诏版书法,是指秦朝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而铸刻在权量上的书法作品,其内容为诏书,所以称“诏版”。Р8Р秦量版Р9Р相传秦诏最初为李斯所书,不过设想一下全国那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当然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加上官吏们对下级的意识决不如对天子那样恭敬,所以与《泰山石刻》相反,秦诏铭文中虽然也有严肃、工整的,但大多数纵有行,横无格,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生动自然。更有率意者,出于民工手中,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虽不合法度,却给人们以天真、稚拙的美感。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