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读书报告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ppt  |  页数:21 |  大小:1354KB

文档介绍
》?第四章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课例1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习作”? 第二节基于目标导向的习作指导与评改? 课例1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我敬佩的一个人”? 第三节课堂习作评价的功能、内容与实施? 课例12:上海版五年级上册《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 后记Р作者介绍Р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Р二、相关文献检索Р1.从“教课文”向“学语文”的美丽转身吴忠豪?2.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唯一的听众》同课异教之分析吴忠豪?3.现代语境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于德军吴忠豪Р三、主要案例分享Р案例1 《香港,璀璨的明珠》?案例2 《李时珍夜宿古寺》?案例3 《爱如茉莉》Р案例1 《香港,璀璨的明珠》观点与反思Р支持者认为:“这堂课最大的优点是从目标制定上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课堂教学中主要不是分析讨论香港有什么特点,重点落实在课文词语的学习。结合理解与运用并重,这本身就是指向了语文教学的两大目的:一是语言的理解,二是语言的应用。”Р反对者认为:“这堂课的表达指导比较粗糙,细节不够完善。重点需要改进的是: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语境。比如一上来就把词语单独拿出来了,一点儿也没有读文本,没有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教学一开始应该安排学生朗读课文,这样就不会觉得脱离课文理解词语了。”Р我们的反思: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由分析课文走向“理解与表达并重”。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理解与运用都应在阅读中进行,都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脱离了语言环境,任何词语的堆积都是无味的,都是缺少语文味的,都是缺少内涵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