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

上传者:菩提 |  格式:ppt  |  页数:6 |  大小:170KB

文档介绍
一家科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介绍X射线的文章,文章有一次提到荧光物质是否会同时辐射可见光和X射线的问题。贝克勒尔读到后非常很受鼓舞,于是再次投入荧光和磷光的实验,终于找到了铀盐有这种效应,他用厚黑纸包了一张感光底片,纸非常厚,即使放在太阳下晒一整天也不至于使底片变翳。他在黑纸上面放一层铀盐,然后拿到太阳下晒几个小时,显影之后,他在底片上看到了磷光物质的黑影。然后他又在磷光物质和黑纸之间夹一层玻璃,也作出同样的实验,证明这一效应不是由于太阳光线的热使磷光物质发出某种蒸气而产生化学作用所致。于是得出结论:铀盐在强光照射下不但会发可见光,还会发穿透力很强的X射线。Р后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不在阳光照射下,铀盐也会发射射线;且这种射线并非X射线,只是具有一些与X射线相似的性质。放射性现象被发现了。? 发现放射性的初期,人们不知它的危害,贝克勒尔由于毫无防护下长期接触放射物质,健康受到严重损害,50多岁就逝世了。科学界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将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定名为“贝克勒尔射线”。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为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将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命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Bq。放射性元素每秒有一个原子发生衰变时,其活度即为1贝可。原单位居里(1居里=3.7×10*10贝可)同时作废。Р放射性是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发现的。他发现铀盐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的,并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一种不可见的射线。?经过研究表明,它是由三种成份组成的:? 一种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的粒子束,称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另一种是高速运动的粒子(电子)束,称为β射线,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大。? 第三种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γ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最大。?以上三种射线,由于它们的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重要的应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