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时代的文学观念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孔子的文论?第三节孟子的文论?第四节荀子的文论?第五节先秦道家思想的诗性特征Р一、文化话语权力的转移Р周公制礼作乐:既是一种政治制度建设,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建设。?文化话语权力从执政的贵族手中转到新兴的士人阶层:贵族世袭制废除、用人政策变革、私学兴起。Р话语建构成为士人阶层干预社会、实现理想的唯一可能途径。Р话语权力转移的重大意义:?第一,政治权力与话语权力之间的联系出现了许多中介因素,文化系统独立于政治制度。?第二,政治权力成为文化话语系统可能的批判对象,形成制约与反制约、维护与批判、利用与反利用、建构与消解的复杂关系。Р第三、私学培养了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即士人阶层。Р二、作为新的言说主体的士人阶层Р士人主体意识体现为:? 1.在社会身份上极力扮演全社会的教育者角色。? 2.自我规范意识。? 3.以天下为己任。? 4.以道自任。Р但是,士人阶层作为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者所表现出的主体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换言之,士人阶级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构建文化,他们的话语建构活动还受到来自社会历史结构与文化结构的制约。Р三、先秦文论概观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孔子之前的早期文论观。?二、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观。?三、道家文化本身的诗意性。Р四、儒家的文化追求Р先秦儒家文化意义生成模式:?“道”(道义)与“势”(权力)的关系。?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孟子·尽心上》) Р儒学与老庄之学都是士人阶层“基本焦虑”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