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辛亥革命前后,角色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是:正旦(青衣)、老生(白须)、正生(黑须)、花脸;下四脚是: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行当虽有分工,但很少有人专工一行。民国十九年(1930)以后,黄梅戏班社常与徽、京班社合班演出。由于演出剧目的需要,又出现了刀马旦、武二花行当,但未固定下来。当时的黄梅戏班多为半职业性质,一般只有三打、七唱、箱上(管理服装道具)、箱下(负责烧茶做饭)十二人。行当搭配基本上是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由于班社人少,演整本大戏时,常常是一个演员要兼扮几个角色,因而在黄梅戏中,戏内角色虽有行当规范,但演员却没有严格分行。Р戏中角色Р9Р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正生Р正旦Р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成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重大方。Р《荞麦记》中的王三女、《罗帕记》中的陈赛金Р小旦Р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念白多用小白,声调脆嫩甜美,表演时常执手帕、扇子之类,舞动简单的巾帕花、扇子花。Р《打猪草》中的陶金花、《游春》中的赵翠花Р小生Р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时常执折扇。Р《女驸马》的李兆廷、《天仙配》的董永Р小丑Р分小丑、老丑、女丑(彩旦)三小行。丑角常拿着一根烟袋,插科打诨,调节演出气氛。Р《打豆腐》中的王小六、《钓蛤蟆》中的杨三笑Р老旦Р扮演老年妇女,在戏中多为配角。Р《荞麦记》中的王夫人Р花脸Р黄梅戏中花脸专工戏极少,除在大本戏中扮演包拯之类的角色外,多扮演恶霸、寨主之类的角色。Р《卖花记》的草鼎、《二龙山》的于彪Р正生Р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称正生,白须称老生。重唱念,讲究喷口、吐字铿锵有力。Р《荞麦记》中的徐文进、《告经承》的张朝宗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