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层圆形石坛,上层台面四周环砌台面石, 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块, 再外一圈为 18 块,依次往外每圈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 声音特别浑厚、洪亮。皇穹宇?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 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初名泰神殿, 嘉靖十七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皇穹宇左右有偏殿两座,面阔各五间,结构为单檐歇山顶,正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丹陛桥?丹陛桥位于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又叫海墁大道,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长 360 米、宽 30 米, 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 因其下面有两孔涵洞而称桥。丹陛桥呈南北走向,其南端稍高出地表,北端高出地表逾 4.5 米。它南接圜丘成贞门, 北接及祈谷坛南砖门,将圜丘与祈年殿结为一体,构成天坛建筑的主轴线。祈谷坛总体布局简介: ?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门祈年殿?祈年殿,初名“大祈殿”, 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 1545 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 寓意天、地、万物。祈年殿内部?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 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 4根, 象征四季,中圈 12 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 12 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 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 28 根象征二十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