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ppt  |  页数:17 |  大小:2158KB

文档介绍
从通讯工具看新中国的发展Р1Р目录Р新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通讯工具发展的利与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Р2Р变迁Р书信Р改革开放前经济落后,人们唯一可以采用的通讯方式就是捎口信,经常会听到“我明天回老家,有没有话要带给你家人啊?”“小张,你妈让你回家走一趟!”那时的人大多都不识字,所以才有代写家书的人,不知道李永波《一封家书》是不是因此有感而发。写完的信投进邮筒后就得眼巴巴的盼着,搞不好半年才收到,最要命的若是老婆给出外的丈夫写信说怀孕了,估计信到的时候,孩子都满月了,呵呵…Р3Р最早的传真电报机Р电报Р其实当时还有比较快的一种方式就是拍电报,但是电报可是够贵的,一个字就要几毛钱,除非是非常紧急的事情,不然是不会拍电报的。Р4Р电报封Р5Р手摇式电话Р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打个电话,还要先接到邮电局,然后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遇上信号不好的话,打个电话也要急死个人,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Р6Р7Р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按通话次数收费的投币式公用电话,想起了《飞来横福》里老钱给女朋友打电话的情节,打电话的人是缠缠绵绵,排队的人可是哀声叹气,反正每次就5分钱,不唠白不唠。可能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乎就出现了IC卡公用电话。Р投币式公用电话Р8РBP机Р90年代,腰间跨着BP机的有钱人可拽了。传呼机可以随身携带,可以随时呼叫联系人,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下。Р9Р大哥大Р进入新世纪后,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大哥大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块,貌似重量不低于一斤。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这样的面子才十足。Р1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