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单苗落,获得纯培养操作过程;Р规定了鉴定病原细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著名的科赫法则。Р①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於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内;?②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③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④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Р--1860年,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应用药物杀菌,并创立了无菌的外科手术操作方法。Р1901年,著名细菌学家和动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发现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对免疫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Р1892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光学显微镜不能窥测的生物,称之为过滤性病毒。Р俄国出生的法国微生物学家维诺格拉茨基于1887年发现硫磺细菌,1890年发现硝化细菌,他论证了土壤中硫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细菌的化能营养特性;Р1915~1917年,特沃特和埃雷尔观察细菌苗落上出现噬菌斑以及培养液中的溶菌现象,发现了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发现使人们对生物的概念从细胞形态扩大到了非细胞形态。Р生物化学阶段Р1897年德国学者E.毕希纳发现酵母菌无细胞提取液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将微生物生命活动与酶化学结合起来;РG.诺伊贝格等人对酵母菌生理和对酒精发酵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РA.J.克勒伊沃对微生物代谢进行研究,开拓比较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Р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乙醇、丙酮、丁醇、甘油、各种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等的工业化生产。Р1929年,A.弗莱明发现点青霉菌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揭示了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并发现了青霉素。Р1949年,S.A瓦克斯曼研究土壤微生物,发现了链霉素。此后陆续发现的新抗生素,抗生素除医用外,也应用于防治动植物的病害和食品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