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会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中则可达75%。Р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据以上资料估计我国约有400万的PHN患者。РPHN的危险因素Р发病机理Р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Р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Р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Р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Р发病机理Р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亚基及钠离子通道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支持细胞的坏死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引起中枢敏化。?相应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等。?痛觉超敏即为正常的非伤害性刺激通过Aδ及Aβ低阈值机械受体引起脊髓背角疼痛信号的产生。PHN持续疼痛的主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Р发病机理Р③炎性反应: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表达通过继发的炎性反应导致周围神经兴奋性及敏感性增加。?④去传入(differentiation):初级传入纤维广泛变性坏死,中枢神经元发生去传入现象,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另外,还涉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Р临床表现:疼痛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呈间断,也可为持续性,特点如下:Р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PHN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