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恰好适合了剥削阶级利益。因为剥削阶级为他们的利益辩护时说,他们发财致富是因为他们勤劳经营,劳动人民贫困是因为他们不好好劳动。Р这里马克思强调劳动的社会性。孤立的劳动是不存在的,假定有孤立的劳动,孤立的劳动虽能创造个别使用价值,但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单个人劳动不需讲话,更不要文字,就无文化可言,所以孤立的劳动不能创造文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好讲孤立的劳动,如宣扬《鲁滨逊漂流记》。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孤立的劳动就没有斗争,没有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就可以永恒了。马克思强调劳动的社会性,从这里可以深入分析在社会的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对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的分析。Р“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换个说法,“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170页)Р“随着劳动的社会性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劳动之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劳动者方面的贫穷和愚昧、非劳动者方面的财富和文化也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170页)? 这里马克思对劳动和社会作了简明的阶级分析。意思是说:随着劳动的社会性的发展,社会的物质的与文化的财富也发展起来,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一方面是劳动者的贫困和缺乏文化;另一方面是剥削者对财富和文化的垄断。这就是到资本主义社会为止的整个私有制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规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无产阶级日益成熟起来,铲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社会祸害是必然的。Р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173页)Р首先,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的“铁的工资规律”的谬论,指出它完全是与马尔萨斯人口论一脉相承的胡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粉饰。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掩盖形式。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才是工人贫困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