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副本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859KB

文档介绍
评清王朝“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Р道咸间经世实学的内蕴包括:Р(二)研讨漕运、海运、盐法、河工、农事等“大政”?漕运、盐法、河工在明清时期被称之为“三大政”,清中叶后,随着吏治日趋腐败,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政”弊端百出,已经到了不改革无以运转的地步。最早提出“三大政”综合治理的是包世臣。Р(三)探究边疆史地以筹边防,“谈瀛海故实”以谋御外?经世派热心于边疆史地、追求海外新知,则是为了应付“外患”。在研究边疆史地的同时,经世派还将视线投向外部世界。Р《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Р魏源根据《四洲志》等材料,编纂了《海国图志》,广泛介绍世界各国(重点是英国)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对近代中国和日本影响深远的口号。Р(四)变一味考辨古史为“写当前的活的历史”?注意探讨本朝掌故,纂修当代史,是道咸间学术的又一特色,其始作俑者是魏源。?鸦片战争的刺激,促成他研究清代军事史,并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写成《圣武记》。该书以纪事本末体裁,记述了清朝中叶的用兵情形,试图以清初以来的武功激励国人。Р近代新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固然深受西学的刺激和影响,但它毕竟不是西学的简单位移,而是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融合的产物。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道咸间的经世实学起了植物嫁接的砧木作用。换一种说法,道咸间的经世实学是中国“古学”通往“新学”的桥梁。Р19世纪60年代伊始,中国出现了一股模仿西方工业化模式,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实业一体化浪潮。这股浪潮是由一批具有近代眼光的洋务派大吏掀起的,史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学术界称之为洋务运动。Р二、兴办“洋务”与“中体西用”模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