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希区柯克《夺魂索》影片分析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pt  |  页数:24 |  大小:805KB

文档介绍
葛伦格是同性恋偏向的双性恋者,还曾经与亚瑟·劳伦斯交往过。剧中菲利普·摩根弹奏的钢琴曲,是同性恋作曲家弗朗西斯·普朗克的作品。双性恋演员卡莱·葛伦、同性恋演员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曾分别被考虑路伯特·卡提尔、布兰登·萧的角色,但他们视此举为“出柜”所以谢拒。?先前曾与希区考克合作两次的加里·格兰特既不愿主演本片,因此开始了希区考克与詹姆斯·史都华的首次合作。詹姆斯·史都华与加里·格兰特都分别与希区考克推出4部作品,分别是史都华的《夺魂索》、《后窗》、《擒凶记》、《迷魂记》;与葛伦的《深闺疑云》、《美人计》、《捉贼记》、《北西北》。Р同性恋(续)Р思想背景Р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约翰·洛克主张人生而理性,惟必须经年龄、经验和教育使其成熟。在洛克的观念中,“自由是自保前提”,法律则是自由前提,在法律范围内才有自由,无法律即无自由,洛克有言:“理解法律始被视为自由人”。?晚近的以赛亚·伯林进一步以“积极自由”的观念阐释,积极自由是指作自己主人的能力,理性对欲望的控制能力愈高则愈自由,愈受欲望控制表示愈受外在条件支配,愈无法作自己主人。Р思想背景(续)Р罪与罚?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一书在影片中被提及。《罪与罚》的男主角拉斯柯尼科夫具有双重对立的人格,一方面是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的大学法律系学生,一方面他创造了一种理论:人可以分为两类,即“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前者能“建构世界”,由于建设前必须破坏,因此不平凡的人犯罪是合理的(他举拿破仑·波拿巴为例);而后者是平庸的芸芸众生,不过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和前者的工具。这种论点影响弗里德里希·尼采至深。?然而拉斯柯尼科夫于犯罪后,尽管不断的为自己寻找合理的借口,终究受不了良心对他的控诉和惩罚。最后他受到女友苏妮亚精神的感召,因赎罪而受苦,自信仰得到重生。至此杜思妥也夫斯基也在普世价值、基督教的牺牲救赎等观点,与尼采的思想分道扬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